根據衛福部106年6月公布的最新台灣十大死因中,有高達7項疾病皆與PM2.5暴露相關,研發相關預防方法刻不容緩。各項與PM2.5相關的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很容易被輕忽的肺部疾病,卻高居全球人類死因的第3名。 近來已有研究發現每天多增加10 μg/m3的PM2.5暴露量會增加2.5% COPD致死率。當肺部發生阻塞時,氧氣及二氧化碳在受損的肺泡中進行氣體交換的效率也會降低,導致無法吸入足夠的氧氣維持身體正常運作,細胞缺氧是伴隨COPD發生的必然結果。 因此,「找出有效方法提升血液氧氣輸送及釋放效率」是可能幫助預防或緩衝PM2.5對全身各器官組織造成衝擊甚至病變的策略之一。此系列有關調控血液功能的研究成果,可望應用於PM2.5預防醫學。
透過找出可有效調控血紅蛋白之異構調控因子, 本實驗室積極開發可用於治療多種與缺氧相關重大疾病。包括阿茲海默症、血液疾病(如地中海型貧血症及鐮刀型貧血)、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急性缺氧導致之器官衰竭症狀以及癌症在內的多種病症實際上皆與細胞缺氧密切相關。近來國內外多起新冠肺炎患者猝死亦與缺氧 (所謂快樂低血氧症狀 (happy hypoxia))高度相關。本實驗室目前開發的一系列小分子藥物已獲中華民國及美國專利共7項。